close

 

朋友特地送我這本書-- 罪行,據說它出版不到一週,就躍上暢銷小說榜首,第一個月賣四刷、兩個月十一刷...

 

昨天看到新聞挖挖哇:酒醉的代價這輯,總能由一件事件,點出深藏於其中的文化結構或環環相扣的人性鎖鏈的鄧醫師,在這輯節目中的一段形容很妙:

(恕我加了油添了醋,以激起足夠強度的故事畫面聯想...):

在總統大選後,全國陷入一種分化的撕裂,緊接著是過年,在歡樂團聚的傳統氛圍下,我們不過是暫時封鎖住那顆尚未從選舉風暴中康復的心。


這時上演了一齣簡直結合了所有肥皂劇夢昩以求的元素的社會寫實片:它羅織了眾所囑目的螢光幕明星,幫派,黑道,酒,強凌弱,傾頹的法治機關,人民的自覺正義,影劇醜聞,under table的權力運作,高人指點的繪聲繪影,媒體的嗜血,國族意識,以及一個癌末的病人....


正巧,選後敗選的一方尚在某種無力回天的悲憤情緒中,勝選的群眾也沒盼到好日子過,美牛,瘦肉精,水電瓦斯漲聲頻傳...689萬他們這一票投下支持的,依然是一個「誰理你?」自我感覺永遠良好的大怪獸...

 

公權力無能主張正義,百姓們至少可以全民公審,在一個遠距安全的範圍內,透過參與揭露真相,追蹤掌握事件發展,加入評論,形成壓力,最後攜手迎接一個自己想像的形式正義勝利時刻(案發八天被起訴,史上無敵)的到來。 (muscle)


我想起華爾街日報的這一則林書豪何以迅速走紅的圖解。他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林書豪旋風。台灣的媒體有沒有興趣也來出一則「Makiyo何以迅速引燃眾怒」的圖解?

鄧醫師在節目中有一種難得見到的窘困神情,youtube裡留言的歡眾,七嘴八舌地認為是其他來賓或主持人搶了她的話,讓這名看法始終與主流社會價值在不同層次平行進行的精神科醫師,不得暢所欲言。

但我的看法不同,鄧醫師的窘困神情,無寧是對這個事件引起社會一面倒的強大民粹,使其他面相的討論被迫封口,以免被群眾溢滿的情緒波及的無奈。(youtube觀眾的留言,轉向集中針對另位來賓/主持人的審判,不也是另一波民粹情緒的洶湧?)

(有趣的是,我其實對網友/鄉民留言的興緻,並不輸給內文主體。大家如果有機會,去看看不同國家/地區的文章/影片的留言,比對一下以英文/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如果能看懂其他文字,也適合推洐)等不同主文/主體的文章/影片,其下的網友留言,一定很快能發現:文化作用在人民身上的影響有多麼的巨大。)

Makiyo的事件,如果被編入「罪行」這本書,將以何種角度被呈現?當它以這種方式詮釋後再度呈現給台灣的讀者,我們評斷這事件的角度與力度,是否又與今日相同?


延伸閱讀: 從「罪行」,認識與面對真實的人性
延伸閱讀: 《拔刺的男孩》精神疾病的價值
推薦閱讀: 罪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代子 的頭像
    美代子

    美代子的人生河道

    美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